一线锤炼本领,担当奉献青春——记2023年2月“公路之星”徐望峰
徐望峰,现任三门峡运通路桥公司东环路项目一标段项目副经理。作为一名90后公路人,他不仅有专业的技能,也有着丰富的项目经历,先后参与建设了国道209灵宝八道河段改建工程、省道331三南界段改建工程、国道310线义马境路面修复工程、省道244三门峡大坝至市区段抢险及三门峡沿黄生态经济带项目(湖滨区高庙段)等十余个公路工程项目,他凭借着务实谦虚、甘于吃苦的工作态度,在平凡岗位上,不断积累着工程管理经验,锻造着坚毅笃行的意志和灵敏沉稳的处事作风,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公路技术人才。
东环路项目作为我市民心民生“一号工程”,于去年3月开始建设,全长13.7公里,共分为两个标段同步进行。自接到施工任务后,运通路桥公司迅速成立东环路一标段项目部,徐望峰受命担任一标段项目副经理,具体负责施工组织实施和技术应用工作。为了打造精品工程,他坚持精细化施工,将全部精力和心血倾注在推动该项目建设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为项目顺利实施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工程建设中成绩突出,赢得了公司领导、业主、工程监理部门和各协作队伍的一致好评。
千方百计保征迁。作为城市重要环线通道,途径多个行政村镇及工业园区,项目协调难度大,为降低对沿线群众出行影响,确保施工顺利推进,徐望峰结合各城区实际,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征迁困难,因户施策、方法灵活,和征迁同志一起想办法、共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征迁遗留问题解决计划和实施方案。他坚持工作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多次召开村镇协调会,听取群众意见,“对事立办”争取沿线政府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加大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力度,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当地群众的影响。在征迁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时,他不厌其烦地深入群众家中耐心倾听,了解征迁遗留原因,主动调解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最终征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了项目建设的有效推进。
开足马力保进度。自去年3月份进场以来,面临工期紧、任务重的巨大挑战,徐望峰多次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实地考察,积极与设计、监理有关人员调查确定科学的抛石挤淤和挡墙施工方案,有效提高了项目建设效率。他带领项目部党员干部职工,紧盯通车目标不动摇,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在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绿色环保的前提下,科学排定节点,合理分解任务,制定了科学、合理、高效的施工计划,加大人员和设备投入,充分调配各方资源,采取“5+2”、“白+黑”等模式,确保每个挖土方作业面不停歇,高效推进了项目施工进度,以实际行动跑出了“公路建设加速度”。
精益求精保质量。他始终以公司“质量安全年”活动为契机,坚持“管理为上、质量为王”的施工理念,对工程质量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他认为质量监督的重点在现场,必须要注重加强施工环节监管,通过建立周会、月会等制度,对工区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以及管理等进行有效控制。他坚持每天蹲守现场,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责任落实、组织有序、保障有力,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实。由于项目大多属于填方、挖方施工,他要求项目部人员全程驻守工地,加强施工队施工管理,“少量多层”一遍遍反复压实。同时带领质检人员通过不定时巡查、检查、抽检等,实地督促工程质量,现场进行三级技术交底,及时纠偏,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要求施工队伍第一时间进行停工整改,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共下发整改通知10余次。
科学运用新工艺。他坚持以科技力量提升工程品质的工作方针,大胆尝试新工艺,结合黄土土质疏松特点,积极与专家、业主多次沟通,科学采取强夯地基、冲击碾压路机的精细化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实施。通过运用碾压路机进行连续的周期性作业,低频大振幅的冲击压实土体,达到增强土石体密实度,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采取强夯处理后的路基,增加了干密度,明显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消除了湿陷性、膨胀性弊端,保证了后期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经过8个月的连续奋战,目前,该标段已完成清除表土6.3万平方米,挖方17.8万立方米,填方50.83万立方米,抛石挤淤2.5万立方米,清除换填2.16万立方米,冲击碾压20.1万平方米,完成土方施工总量的60%。
他总说“凿山开路万般难,却难不倒披荆斩棘的筑路人”。对徐望峰来讲,为了他所挚爱的公路事业,他把每一个项目都当成是奋斗梦想的战壕,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锤炼和提升,以恢弘志士之气,努力拼搏奋进,用朴实无华的行动,默默践行着一名公路工匠人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