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国道310南移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12月24日,2022至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国道310南移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该奖项设立于1981年,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设立最早、规格最高的国家级质量奖。
国道310南移项目是“十三五”全国投资最大的干线公路建设项目,也是我市建市以来自行组织实施的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项目全长165公里,总投资129亿元,一级公路(与高速标准相同),全线特大桥、大桥46座,中桥5座,隧道4座,桥隧总长30公里,分离式立交18座,天桥32座,服务区3处,养护工区3处,设主线收费站3个。2017年8月1日开工,2022年2月6日全线通车,解决了6个县(市、区)的“污染穿城”问题,对进一步提升三门峡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以项目落地为根本点,精准谋划。一是仅用43天取得工可批复,创造了河南省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的最快速度。二是争取2016年第二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4.93亿元(占全省公路项目的67.9%)作为政府资本金,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并实现了投融资的全部落实,树立了河南省PPP项目的标杆。三是三个主线收费站顺利获批,开创河南省09年以来停止干线公路收费项目审批的先河。
二是以保护生态为出发点,科学规划。始终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充分利用荒沟、荒坡布线,减少耕地占用,合理利用弯道绕避城镇中心、风景区、文物古迹,优化土方调配方案,成功规避义马、渑池煤矿采空区,减少取土用地203.5亩,利用弃土填荒、填沟增加耕地311.7亩。在河南最高桥——弘农涧河特大桥使用上段分叉、下段整体及双幅墩合并方案,有效提高长联大跨高墩的抗震、抗风性能。对湿陷性黄土初期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全线三座黄土隧道节省锚杆约2142吨。大量采用机载激光雷达、北斗卫星定位等技术,用于路线方案论证等关键性控制工程优化设计,提升勘测精度。
三是以质量控制为关键点,精益求精。该项目里程长、技术标准高,复杂程度、施工难度、艰苦程度在中部地区普通公路建设中史无前例,多个单体项目创下了河南公路历史上的新纪录。项目启动之初就确立了创“国优”目标,项目公司与施工单位中建联合体共同成立“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质量管理办法,坚持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严格落实首件工程认可制,严格施工过程中集料、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控制,通过施工现场管理、工序质量验收、监理旁站、定期不定期抽查,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增加抽检频率,突出对高填方、高墩、挂篮施工、梁板预制、隧道等重点部位的质量管控。多次组织公司员工、监理人员及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施工控制要点培训学习和技术交流。同时,采取树典型、立样板、开现场会等措施,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确保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100%。
四是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攻坚突破。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先后召开技术研讨会30余次,破解湿陷性黄土隧道地质突变、涌水、软弱围岩、古老滑坡体、膨胀土、浅埋穿越村庄和暗渠等世界级行业技术难题,实现了质量优良、安全零事故,建成全省第一高桥(弘农涧河特大桥,桥高137米)和全省最长干线公路隧道(陕塬隧道,长3456米)。共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工法13项、专利33项、国省QC奖45项、省部级及以上BIM奖11项,参建标准4项,为创“国优”奠定坚实基础。荣获河南省工程建设安全文明工地和河南省工程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优秀奖、中施企协会工程建设绿色建造施工水平评价三星等称号(最高等级)。荣获2022年全国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水平评价一等成果(全国仅3个,河南省仅1个、也是唯一1个)、2022年河南省优质工程奖,是三门峡公路建设项目中唯一的省优工程。
下一步,国道310公司将继续发扬“310精神”,立足实际、多措并举,积极建立安全有序的道路通行秩序,全力打造一流运营公路,用实际行动为过往司乘的便捷出行保驾护航,为全市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建强省际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贡献“310”力量。